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没多久,郑恒就到了河中府。

父亲暂时停灵在普救寺中。

之前母亲已经去信京都,让郑恒前来河中府,跟我们一起扶柩回博陵。

郑恒是我的表哥,又是我的未婚夫。

母亲让他来扶柩,倒也说得过去。

其实我对这位表哥的印象还停留在他小时候。

彼时他还是个胖墩墩的小子,喜欢追着我捉我的小辫子。

我觉得他喜欢捉弄人,是以并不喜欢他。

谁承想,当年那个混世魔王般的混小子,如今竟摇身一变,成了这副温润模样。

他一袭素缟前来,身板笔直,对母亲拱手问安。

而后说:「侄儿来迟,姑母今后尽可安心,一切有侄儿,自不会让人出岔子。」

母亲满脸欣慰地将他扶起,连说了几个「好」字。

可见,母亲对他甚是满意。

不管是作为她侄儿的身份,还是作为她未来女婿的身份。

只是,她这位未来女婿,似乎对我,不怎么满意。

临出发前,我在走廊上碰见了他,屈身向他行礼时,本想问问他准备得如何了,可能按时启程?

结果我还未说出口,他便礼貌疏离地回行一礼,然后离开。

我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纳闷,却也理不出思绪。

直到扶柩回博陵后。

那时父亲已经下葬。

郑恒找到我,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其中缘由。

原来,当初张生下书白马将军,解了普救寺之围的事迹,早已传进了京都。

京中人人都在传,张生于我崔氏有救命之恩,而我与张生早已情投意合,只待他金榜题名,上门提亲。

我本以为,他是听说了这些谣言,对我有意见也属情有可原。

谁知他接着说:「你与张生,既然已有私情,你我二人的婚事,便只能作罢了。」

我愣了愣,才明白他是何意。

他是认为,我与张生已经有了肌肤之亲,所以要取消婚约。

我沉默半晌,问道:「你派人监视我们。」

他说他不屑于此。

后来证明,还真不是他。

当初父亲去世后,家仆四散,境况大不如前。

我和母亲要扶柩回乡,舅舅得知后不放心,遂加派了人手跟在我们身边。

舅舅的本意是让我们母女俩担子轻省些。

谁知后来会在普救寺发生那些事?

而后便有人忍不住,向京都传了信。

在我重生之前,的确有几次跟张生单独相处过。

但那时,我跟他,还停留在吟诗作赋的阶段。

我一个手指都没让他碰过。

然而这在旁人眼里,已经是很出格的行为。

彼时我以为没人知道,却忘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
话已至此,多说无益。

我若说我与张生清清白白,估计他只会认为我在狡辩,更加瞧不起我。

况且,他心中早已笃定,我在等张生回来娶我。

我垂眸道:「既然如此,那回京之后,便禀明父亲母亲,取消婚约吧。」

他看了看我,面上闪过一丝讥诮,转身走了。

我本以为,回京都拜见舅舅和舅母时,他们定对我不喜,不会给我好脸色,恐怕还需母亲在其中斡旋才是。

毕竟,在我心中,郑恒误会了不要紧,舅舅舅母误会了,可要伤心的。

谁知,他们却一如往常对我亲近,好似根本不知道那些事情般。

小说《当崔莺莺重生之后》 第4章 试读结束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